5月22日下午13點07分,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、“雜交水稻之父”、中國工程院院士、“共和國勛章”獲得者袁隆平同志在湖南長沙逝世,享年91歲。
一時間,大到新聞媒體,小到微信群、朋友圈,舉國上下都在深切緬懷這位傾其一生為人民解決溫飽問題的長者。袁隆平是中國雜交水稻事業的開創者,是當代神農,致力于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、應用與推廣半個多世紀,為解決中國人民的溫飽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做出了貢獻??梢哉f袁隆平是把全中國的土地都種在了心里,把“讓每個人吃飽飯”放在了心上。從1964年開始,袁老就開始了雜交水稻的研究,他用一生的時間把有關雜交水稻的難題,一個個攻克。從100多公斤的畝產,到700、800、900,甚至1000公斤,這背后,是袁隆平帶領無數科研人員終日埋頭實驗的結果?!熬試看? 我必國士報之”這句古語,袁老終其一生都在踐行。
在緬懷的同時,無數國人也發起了“節約糧食,抵制浪費”的倡議。當前,餐桌上浪費的糧食數量巨大,“舌尖上的浪費”觸目驚心,身邊的浪費比比皆是。據調查,截止2020年,僅我國13億人口在餐桌上浪費的糧食一年高達億元,被倒掉的食物相當于2億多人一年的口糧。有關數據顯示,我國每年浪費食物總量折合糧食約500億公斤,接近全國糧食總產量的十分之一。與此同時,饑餓卻仍是人類的頭號殺手,全球平均每年有1千萬人因饑餓喪生,每6秒就有1名兒童因饑餓而死亡。
面對一個個震撼的數字,國人逐漸認識和覺醒,習近平總書記曾作出重要指示,強調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,切實培養節約習慣,在全社會營造浪費可恥、節約為榮的氛圍。抵制浪費行為,珍視每一粒糧食,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做到的。在餐館用餐點菜時要適量,摒棄“愛面子”“講排場”的陋習,剩余打包帶回家。推行分餐制,在單位等公共場合就餐時,做到適量取食,不隨便剩飯。
在此,我們提倡:
1.愛惜糧食,適量定餐,避免剩餐,減少浪費。
2.不攀比,以節約為榮,浪費可恥。
3.吃飯時,吃多少盛多少,不留剩飯剩菜。
4.做節約宣傳員,向家人、親戚、朋友宣傳節約糧食的美德,積極制止浪費糧食的現象。
5.積極參加文明餐桌行動,營造節儉用餐的良好風氣。
“一粥一飯,當思來之不易;半絲半縷,恒念物力維艱”!讓我們將節約糧食作為緬懷的行動,將節約承諾化作思念的風帆。珍惜碗里的每一粒米,光盤行動,就是我們對袁老最大的緬懷。